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一财经日报] 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大中小城市加快网络化

原文发布时间: 2018-02-17 13:07    来源: 媒体头条    影响力评估指数:195.17   消息收藏夹   收藏 已收藏
相关股票:

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缩小地区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东中西部发展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增长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区域经济专家范恒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区域多头并进的局面是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成就和积极转变,中西部地区2008年至2016年连续9年经济增速超过东部地区。

在脱贫攻坚方面,贫困地区与部分欠发达地区发展状况明显改观。国务院扶贫办去年11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全国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意味着中国贫困县自1986年设定以来,第一次实现了数量的净减少。

不过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包括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发展滞后于东中部地区,资源型地区转型难度较大等问题仍制约着区域协调发展。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社科院研究员胡晓登对第一财经分析,从第一轮西部大开发至今已有17年时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由于西北等地的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前景仍存在很大瓶颈,区域发展问题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范恒山认为,目前区域实质性差距还未明显缩小。从“四大板块”之间来看,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其他三个板块的分化愈加明显。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虽快于东部地区,但增速差距也在持续缩小。从板块内部来看,经济增长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南快北慢”、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特征比较明显。

十九大报告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提出了具体路径。总体而言,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仍是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胡晓登认为,西部地区仍是老少边穷最集中的地区。要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需要在基础设施、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像贵州省虽然县县通高速,但只是形成了纵向联系,而在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在教育方面,西部地区的双一流大学、学科仍然很少。

胡晓登称,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也是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与东部不同,东部有海疆,而西部与10多个国家接壤。只有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老少边穷是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平衡中的平衡”。

优化东部地区

在四大板块的基础上,目前区域之间的联动和协同发展越来越紧密。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宽的范围内优化配置。

对东部地区来说,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劳动密集型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寻找新的空间,东部才能释放出一些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目前跨行政区域的区域协作有了更为强烈的市场需要。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称,京津冀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北京“大城市病”突出,水资源匮乏,人口规模已近天花板,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

实际上, 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存在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之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也在进行调整,未来会把更多机遇和功能分给京沪以外的大城市。例如,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放在杭州举办,而不是北京、上海等“国际名片”城市,这也是2022年亚运会落户杭州之后,又一个国际性重要活动在当地举办。此外,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

“原来什么样的大型活动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现在把更多世界级活动放到二线城市,也有利于促进这些城市向准一线迈进。”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称,这些世界级的活动要放到三四线城市,安保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但放到二线核心城市没有问题,这也有利于促进这些城市的发展。有更多的中心大都市,也能带动更多区域的发展,这也是区域发展更充分、更平衡的一种考量。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此前曾公开表示,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的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以北京为例,其城市病问题的根源是集中了太多非首都功能,若把企业总部、医疗高地、最高学府等功能转移,在自身城市病解决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地区发展。

他说,要解决北京这样特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城市群引领 城市网络化建设加快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城市化逐渐向都市化演变,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城市群的建设可以有效避免当前我国城市化存在的一大困境,即特大城市人口“落不下”和中小城市“没人去”的矛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经济学者易鹏撰文认为,要避免这一困境的最佳路径是大力推动以特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建设。发展城市群可以妥善解决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合理布局和融合的问题,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既解决城市发展减少成本的需要,也可以尽最大可能实现生态、集约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对于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至关重要。所谓城市网络化,就是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以互联互通、共治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为城市发展理念,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体制基础,以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信息服务系统为主要支撑,以产城人融合发展为主要动力机制,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网络体系。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加快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要用多中心多节点且互相联系的网络化城市结构,替代“中心—外围”属性的摊大饼式的城市空间结构,这也是提升城市群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网络化建设中,交通网络化是基础。这其中,高铁、城际轨道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当前各个主要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加快推进之中。

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轨道交通容量大、准时,产业转移主要靠城际轨道的完善。对一个城市群来说,高铁、城际轨道的建设不仅加速了周围资源向城市群的集聚,而且可以促使产业、人口在城市群内部的合理梯度分配。

不过,要增强城市群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仅仅有快捷的轨道交通还不够,公共资源的配套也很关键。因为,如果不做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公共资源、产业向中小城市倾斜,而只是限制大城市的用地、人口规模,那么未来人们仍然会往大城市走。

胡晓登说,要让三四线城市真正发展起来,关键核心还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比如我们好的医院、学校、交通主要公共产品,要是都仍然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那三四线城市就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引导产业项目在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配置。

与此同时,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也十分关键。2017年12月,由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卫星城,依托有特色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科华数据(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黄宾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