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家林业局:中国为治理“地球癌症”找到了“中国药方”

第一财经 2017-01-22 11:26:00

作者:章轲    责编:李秀中

张永利同时表示,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找到了“药方”。

在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中国已经为根治荒漠化这个“地球癌症”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有关情况。摄影/章轲

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章轲

1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袭艳春主持发布会。摄影/章轲

“这个‘药方’,就是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张永利说,“六个结合”就是,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法律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讲究科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张永利介绍,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推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严格保护和集中治理。

张永利说,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开展大规模治理,实现了荒漠化扩展态势整体遏制、荒漠化面积持续缩减、荒漠生态功能增强。

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减少”,分别减少12120平方公里和9902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现“双减轻”,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沙区植被状况和天气状况呈现“双好转”,植被平均盖度增加了0.7个百分点,年均沙尘天气次数比上个监测期减少了20.3%。

张永利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规划体系、考核体系,以及工程建设体系、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履约与国际合作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玉明也在发布会上介绍,内蒙古有大森林也有大沙漠,拥有林地面积4398万公顷,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是国土面积的21.03%。但同时我们境内有五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达到60.9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总面积也达到40.7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遭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同时防沙治沙的成效也相当明显,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张永利同时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着荒漠化扩展的严峻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重大目标,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还有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在全国现有沙化土地中,具备治理条件的有50多万平方公里,防沙治沙任务依然艰巨。”张永利说。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面对荒漠化严峻挑战和防沙治沙艰巨任务,中国政府将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做好本国的荒漠化防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同时,积极推进荒漠化防治国际履约和合作,讲好中国防沙治沙故事。

张永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9月上中旬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这次大会由中国国家林业局、外交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届时将有来自195个缔约方的正式代表约1400人与会,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计。

一辆拖拉机在内蒙古已经严重沙化的草原上奔驰。内蒙是我国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摄影/章轲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围绕联合国确立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重大目标,讨论一系列重大政策性议题,推动形成《公约新战略框架》等5项成果,各缔约国提出本国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自愿目标和行动计划。

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章轲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