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播:2016上海国资高峰论坛---陆家嘴金融网

现场直播:2016上海国资高峰论坛

   陆家嘴金融网   2016-12-22 15:01:54
国有资产 上海   

【陆家嘴金融网】:直播即将开始,敬请期待!本期直播员林颖(审稿)、金伟良(摄影、图片)、刘天喆(文字)。

时间:2016年12月22日9:00-12:30

地点: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陆家嘴金融网】:直播即将开始,敬请期待!


【主持人】:首先请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李芸致辞。


【李芸】:尊敬的张燕生秘书长,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又迎来一年一度上海国资高峰论坛。首先我代表解放日报社代表此次论坛联合主办放感谢市国资委国资委系统企业领导,对解放日报长期以来信任和支持,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感谢。解放日报持续关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始终聚焦上海国有企业在创新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在即将结束一年里,广大国企为上海经济增长,实现稳中有进的局面发挥关键作用,更为上海探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李芸】:对此解放日报进行一系列采访,推出改革带动上海国企逆势突围等深度报道,反映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探索精神和深入报道。探索一系列地方国企报道,同时聚焦在沪企业推出一系列重要报道,6月份与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市国资委一起举办发展新理念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2016年上海市国资企业文化论坛。今年是中国入市15周年,解放日报探访一带一路,重现上海企业披荆斩棘,十三五期间解放日报和上海更加关注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更为良好的育人环境,另外一方面以媒体为平台统筹更多资源,搭建企业创新发展的自主平台。


【李芸】:通过主题论坛策划与实施,一起探索解决改革过程中各种难题。今年3月份启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重大改革。解放日报进一步聚焦深度阅读,打造党报,上海观察APP全新改版,成为上海市委互联网发布平台,在重大改革当中报社得到了方方面面尤其是国资系统领导支持。今天论坛我们在解放日报进行宣传报告,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光临,也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有请上海国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孔庆伟致辞。


【孔庆伟】: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三家主办单位搭建这个交流平台,为我们交流心得、赢得共识也是提供很好的机会,今天有我们国有企业领导和代表参加这次论坛,相信他们也会带来很多新的理念新的做法。今天也是我到新的岗位参加第一个公开论坛,国盛集团愿意为这个平台做更多服务。


【孔庆伟】:上海是国资重要阵地,应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相信2017年国资改革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有充满机会的一年。今年的论坛主题是国资新征程,核心在于“新”,这个新有三个层面意思:第一,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要求。下一步改革当中如何落实中央新要求,取得四个新成果,相信今天嘉宾演讲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利的启示。第二,积极应对错综复杂改革发展新环境。刚刚结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民营经济工作稳中求进要求。同时指出经济工作将面对及其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上海国企改革正在新的历史线上既要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也必须应对国内外环境当中各种问题。论坛邀请我们燕生秘书长分析解读2017年国际经济,国内外经济形势,相信将帮助大家更好应对明年改变发展新环境。


【孔庆伟】:第三,这个新主要是主动承担深化国企改革新问题。2013年上海率先发布国企改革20条,三年来上海国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资本运营创新不断,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改革成效限度。一年多来中央陆续出台国资改革意见,中央经济工作提出明年国企改革阶段性任务和重点工作目标。面对新任务上海国企有什么针对性改革举措,相信在座领导将秉承敢于创新,为我们带来精彩演讲。国盛集团两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发挥资本运营和股权运作杠杆作用,以改革盘活局面,以创新培育增量,充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资进退当中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良性循环。


【孔庆伟】:今后我们将不断丰富放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功能,着力做好资本循环大文章。服务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科创中心建设,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作用。在国资布局结构调整,解决国企遗留问题发挥作用。我们也真诚期待在不久将来能够和在座各位企业家有更多携手合作的机会。国有资本的投资和运营效率高低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今天那么多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企改革发展,一定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产生更多思路,为上海国企改革贡献自己的智慧,祝贺大家,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樊鹏致辞。


【樊鹏】:尊敬的张燕生秘书长,各位领导,嘉宾几年来在各位专家、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大力支持下,上海国资高峰论坛影响力逐步提升。今天有这么多嘉宾前来参加,作为联合主办方我代表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对各位嘉宾到来表示欢迎,对联合主办方大力支持表示感谢。2016年在市委党校领导下按照教学品牌显行业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规范和国际科学化水平发展思路,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面对市国资委,市经信委12家理事单位,开展对接与合作。2016年1-11月举办50多个,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正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同时校院发布两本杂志一个论坛作用,两本杂志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报告是学术性期刊,今年1-5期发布39篇,其中被转载转了36篇,全文4篇,占刊载论文92.31%。编辑部主持召开特色栏目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围绕国资国企等特色栏目打造继续提高办刊质量。


【樊鹏】:上海经济论坛杂志是反应上海经济改革发展以及各理事单位之间加强交流的载体。本届论坛也是讲座论坛,承担名家、名企、名人与高管对话责任,2016年举办6期上海企业家论坛,涉及两会精神解读,国企电商发展趋势,企业家人文素养,供给侧改革,金融创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等内容。论坛作为思想交流平台,政策宣讲平台,实践展示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今天2016上海国资高峰论坛将以新国资,新章程为主题,聚焦国际化产融结合,国企现代治理展开研讨,通过今天论坛希望聆听各位企业家和专家真知灼见。党校发展得到各部门大力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用好这个研究培训阵地,为各个部门提供服务,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有请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做主题为“201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旨演讲。


【张燕生】:首先,非常感谢。感谢我们本论坛的主办方,给我一个机会把我们最近研究的一些初步观点,向上海最优秀的企业家们做一个汇报。首先,讲一下2017年的世界经济形势。2017年世界经济,可以看到刚才前面几位嘉宾都讲到,将是一个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就是无论是明年将开始的特朗普新政还是英国脱欧谈判,还是意大利、法国大选,还是韩国与巴西未来政局走向。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意味着有可能会发生不可预见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另外一方面2017年我们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世界经济它可能会显现出一些深层次、结构性变化。这些新层次、结构性变化在2017将出现进一步的深化。


【张燕生】:我们可以看到危机过去八年了,按照MF数据今年全球GDP增速只有3.1,低于2009年以来年均增长3.7,全球的商品贸易量的增长只有1.7,就是商品贸易量的增长只有GDP增长一半。这是第五个年头了,而过去贸易的增长率总是GDP增速1.5-2倍,而现在是第五个年头只有GDP增速一半。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商品贸易量的增长是美国的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速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高于亚洲。过去八年世界经济低迷的背后比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因此,在全球八年低迷,全球复苏是世界历史上最慢一次。我们就要解释同样贸易环境和经济环境,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商品贸易量的增速高于新兴市场,新兴市场高于亚洲?我自己认为这种差异是我们结构性改革努力程度的差异。


【张燕生】:另外一方面,从全球投资来讲,可以预见明年、后年全球的投资规模都达不到危机前。但是,对全球有效需求能够做出贡献的,绿地投资、新建投资、发达国家增速,对发达国家绿地投资是正增长,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投资是负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要被全球低速,全球低迷所迷惑。其实,努力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国家、地方、企业,现在的日子明显好于结构调整比较迟钝的国家、地方、企业。我前两天在浙江调研,我看到浙江有很多在过去八年努力调整的企业他们的销售额增长速度都是30%以上,他们的利润率增长率是40%以上。可以看到在努力调整的地方和企业他们现在在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们在努力推进工业集中度,所以全世界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低迷的背后其实结构性调整效果正在出现显著分化。第三方面,对中国我们如何适应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如何把握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大格局,如何化解2017年会显著上升的不确定性冲击的风险。对我们企业做好2017年工作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开放驱动、市场化驱动、创新驱动的全球化,现在正在遭遇阻力。


【张燕生】: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退潮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讲事实?2009-2015年全球人均GDP增速只有1.1,我们讲全球化在世界历史上从来都是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时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过去8-9年,全球经济确实来讲进入一个低速增长的阶段。而且,明显可以看到过去五年国际贸易也就是开放推动经济增长引擎熄火了。我对经济全球化看法: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间歇期。这个很像历史什么阶段?很像上世纪20-30年代,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但是同时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一个方面是退潮,一个方面伴随着跨境的电商,跨境的人流,跨境的物联网,一种新兴的全球化的新趋势正在快速兴起。因此对新国资、新征程,我们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有可能下一步国际的风险会明显大于机遇,但是在这个变化背后,我们能够看到全球正在出现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兴起。如何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对于我们新国资、新征程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张燕生】:第三,世界经济描述为面对三元困境,或者三元矛盾和问题。一元也就是现在谈的最多是新工业革命,新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可是我在PPT上给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当前全球的劳动生产率,全球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十年前七成,也就是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一方面是讲新科技革命,一方面却找不到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生产绿增长贡献。学者就讲是不是目前热热闹闹新科技革命新业态,我们的报纸、媒体天天炒作的东西,还仍然停留在需求端、消费端,并没有对我们的生产、供给产生革命性影响。因此大家在讨论是不是工业物联网,是不是新的技术在生产和供给端运用,能够改变全球劳动生产率下降的趋势。


【张燕生】:另外一方面,这次新工业革命和IT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IT革命我们讲的是工序分工、产品内分工,带来业态是全球资本在全球寻找农民工。哪有低成本农民工,哪有低成本土地,哪有低标准环境,全球资本就云集在哪里。但是这一次我们能够看到,机器换人,哪有最密集农民工哪就云集全球的机器人公司。当机器能够换人的时候,农民工对新时期,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就显著下降。一个方面是缺少有效需求,还有一个是缺少新形势下增长动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全球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需求。如何能够通过工业物联网,如何通过“互联网+”能够在全球寻找碎片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本地化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三元困境”,意味着我们的产业格局,我们的经济格局,我们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因此,对新国资、新征程如何适应变化,如何把过去最得益于于模式、竞争力、理念归零,从零点出发,对我们适应这种新国资、新征程、新环境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张燕生】:二、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中国经济会出现什么新变化?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讲,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会议明确了十八大以来初步确定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政策框架。这个框架一共包含三个方面:1,国家做出了我们的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新常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国家对新常态也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新常态第一点就是我们下一步发展将从过去拼规模、拼速度转向未来拼质量、质效率。前一段时间我到拉美调研,拉美朋友讲我们一点都不担心中国经济减速,他们讲中国就是按照MF预测今年增速是6.6,中国新增加蛋糕是7280亿美金,美国如果按照MF预测今年增长是1.6,美国今年新增加蛋糕2880亿美金,因此拉美朋友讲,拿中国减速说事情,是要推卸自己应对形势变化不善的责任,他说你们增长蛋糕足够大,核心问题是我能从中国新增加这么大蛋糕我能够得到多少。我们拼的是你要得到更大的蛋糕,你如何在质量和效益上做出调整。


【张燕生】:2,过去我们是低端的,下一步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对中国的企业他相当于是从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我总是会问企业,现在我们是否具备在美国、欧洲、日本与全球跨国公司展开打聊生战役、平心战役、相当部分企业回答不具备。不具备怎么办?其中一个策略是到“一带一路”去,到最薄弱的地方完成我们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型。3,新常态从过去30年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转向过程当中我们处于什么阶段,我看到我们中国优秀的企业,他们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看很多企业这种战略性调整发生在2009年,但是可以看到最优秀的企业现在是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转型早,因此他们现在业绩,他们现在市场占有率正在持续上升。我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感觉,这些最优秀转型企业他们将在2020年率先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因此,未来五年我们最优秀企业仍然是完成我们从旧常态到新常态转型,从过去简单模仿、抄袭、山寨转向自主创新、创新驱动。


【张燕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可以看到,第二个适应新常态政策体系,就是强调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强调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稳:短期我们要把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稳是大局,稳是为了推动中期的结构性改革,为了推动长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或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怎么处理好短期稳,中期结构调整,长期体制转换,这是2017年工作一个重点。我们从经济来看,可以看到2012年我们的GDP增速破8,2015年我们的GDP破7,我们过去吓唬自己,我们讲GDP破8将产生严重的失业,将产生严重社会不稳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破7还是破8,我们的就业仍然是相对稳定,我们的社会仍然是相对稳定。因此,如何解释我们过去几年GDP往下走,而我们的社会和就业仍然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我自己的解释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就业在减少,但服务业就业在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在减少,但是中西部地区就业在增加。传统产业就业在减少,但是新业态就业在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在经济持续减速条件下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这是因为我们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张燕生】:第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供给侧改革,而且明确讲供给侧改革目的是要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要深化改革。我们讲去年是供给侧改革初始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它是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年。另外一方面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因为大家知道十八大以来一直有一句话“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实体经济不稳定,因此这次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要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基础上。这是第二个问题。三、创新驱动是经济转型新阶段、新常态、新方位是最重要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讲,首先可以看到我们的创新驱动,可以看到是从2012年开始,我们经济出现了显著变化,也就是讲2010年十一五,政府使出牛劲也没有完成十一五计划,十一五末我们的政府使出牛劲也没有完全我们的研发强度目标,当时国家确定目标是2%,我们只完成了1.7%,为什么没有完成?因为这个指标80%贡献是企业,企业不做研发创新投入,国家着急没有用,当时研究十二五,发改委领导讲这个指标能不能不要定那么高我们完不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开始,这个指标上升1.98%,去年这个指标上升到2.1%,也就是在1.4万亿研发投资中间,企业投入占到1.1万亿,2012年开始我们的经济研发强度,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对研发创新投入进入到一个持续增长阶段。


【张燕生】:十三五末研发强度将达到2.5%,十四五末研发强度将达到2.7%,十年后研发强度将接近目前美国研发强度,上海研发强度达到3.7%,杭州研发强度达到3.1%,深圳研发强度达到4.1%。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阶段中国确确实实进入到一个向创新驱动转换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伴随我们的研发创新强度上升,也就是服务业增加值上升,消费对增长贡献率上升,就是我们从来都讲有什么样的老百姓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生产者。我们企业能够从过去30年汗水驱动转向新30年创新驱动,最本质变化是老百姓变了,他们有钱了,他们肯花钱了,他们要去买好的商品服务创意。因此,新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驱动下,我们的企业如果能够适应新常态,转向创新,我们就有未来。否则我们就会被淘汰,因此我想新国资、新征程对于我们企业一个最重要的挑战,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富起来中国老百姓对质量,对新产品,对新创意,对新文化的需求。怎么做好“双引擎”?一个引擎是双创,如何把年轻人调动起来,把小企业调动起来,而且把广大老百姓创业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现在我们强调双创强调太多,另外一个引擎双供,为企业转向创新驱动如何提供更好的直接教育和技术培训,如何提供更好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如何能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是政府的责任。怎么能够把这两个引擎作用发挥好,对上海国资新国资、新征程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三中全会讲的一个是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另外一个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两点就是一个硬币两面怎么能够协调好对我们上海来讲,它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上海纺织集团董事长童继生做主旨演讲,题目是城市功能转型与时尚产业崛起


【童继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在今天这个论坛上做一个发言,与大家分享我们对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与时尚产业崛起的。在大家印象里面上海纺织集团是一个传统劳动密集型纺纱织布企业,这个没有错,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起支撑上海地方经济40多年产值和利税1/3,拥有55万大军,全国纺织半壁江山在上海,当时上海布就是全国流行衣,当时上海色就是全国流行色。今天汇报三个内容:第一,对上海城市功能转型战略机遇认识。上海历来享有海纳百川、经济繁荣美誉,大家知道曾经有东方巴黎,最近上海公布2040年城市战略规划,我们觉得这一规划标志上海开始进入了城市功能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这种转型我们的认识有三个特征:1,上海担当起全国改革试点和排头兵。上海现在承担全国重要改革的责任其中包括自贸区改革,高考改革,教育改革,卫生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一系列改革在北京有一个说法,现在上海是中国的试验田。我本人走了100多个国家,全世界可以和上海比的,硬件可以和上海比只有迪拜,软件和上海比大概只有纽约。


【童继生】:2,上海2040年战略规划突出了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全球影响力,吸引全球人才,鼓励整合全球资源。这个在上海2040年战略规划里面提出了也是中国的要求,上海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市委市领导很明确,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在上海不是简单靠2300万上海本地人来开创,也不仅仅是13亿中国人,而是全球人才。根据这个2040年规划,上海对吸引全球人才出来了一系列的上海政策。3,上海产业出现了新一轮重大的转型,上海历史经济轨迹从通商到手工业、大工业、轻纺工业、钢铁、水泥造船重工业,一直到现在的汽车工业,然而未来即将出现的是大飞机、大健康、大医疗、大纤维,大纤维是纺织系统,大家熟悉德国工业4.0,实际上工业4.0的急先锋,我们中国专家翻译成大纤维,未来纺织纤维,我曾经是从事建筑行业,在上海建工工作30多年,到纺织三年,我一开始认为纺织没有科技可谈,我搞建筑工程是经贸大厦、东方明珠这才叫工程,到了纺织研究了以后才发现,全世界科技竞争尖端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纺织科技里面。我很高兴可以告诉大家,最近神十一返回舱里面有很多纺织材料是上海纺织研发提供的,这个由于各种原因,在全国也只有我们一家能够提供纺织科技材料。这个涉及到12个领域,最精尖涉及人体器官,人体器官可以用纺织材料做,包括心脏搭桥血管,支架都是用纺织材料做成了,这是最精密仪器。第二是航天航空,第三个是碳纤维。中国的碳纤维技术现在只到钓鱼杆和自行车级别,世界上最先进是到航天航空,我们中国高铁很发达,但是大家知道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高铁外壳不是金属是复合材料。防弹衣不是金属是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都是纺织科技的成果。这样一来未来上海产业有大纤维,带来的还有大电子,除此以外还有大消费,大教育,大健康等等。


【童继生】:我们曾经在很小范围讨论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观点,也许未来可能支撑上海产业可能是百业齐放,对上海来说我们追求大纤维时尚纺织,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国的时尚产业正从上海开始崛起上海历史海外文化决定了上海有时尚产业的基金,上海的时尚产业它的发展是从服装开始。现在我们每年,一年两次上海时装周,不可想象每当我们举行时装周的时候,全球150家媒体同时来进行播报,这些媒体不是我们花钱请来的,他们是自己到的,从全球时尚产业,时尚之都角度来说,第一是巴黎接下来米兰、纽约、伦敦,上海正在赶超东京成为亚洲第一大时装周,上海成为中国时尚之都一个代表是有它的先天优势,上海人均GDP达到4美金就开始有时尚产业崛起,中国去年人均GDG达到8千美金,上海达到2万美金,根据这个数字,随着人均GDP增长,随着知识水平提高,上海高端人才集聚,时尚产业孕育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第三部分,上海纺织业和上海纺织集团未来发展。上海纺织业具有独立发展时尚产业前景。时尚产业最早是从意大利开始崛起,其实意大利在文艺复兴13-15世纪,文艺复兴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时尚,时尚转到伦敦以后开始流行成为一个产业。上海纺织业是中国民族摇篮也是上海工业起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上海有搞时尚产业产业配套基础,除了上海纺织集团还有东华大学一系列科研技术人才和创意设计人才。上海纺织集团将致力于时尚产业发展,我们愿景是融合科技与时尚,编制多彩生活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资源的集成商和时尚生活的创造者,为愿景坚持科技与时尚发展理念,逐步形成了以时尚贸易,时尚品牌。


【童继生】:我们方针,第一集成优势,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第二,战略布局有非洲原料、亚洲加工,中国集成,全球销售。战略目标,全球资源,中国集成,上海总部,全球销售。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商业计划两小时提供衣服,首这个我们计划明年下半年推向市场,这将颠覆传统服装制造工艺和享受模式。时尚产业可以说是上海、中国,更是世界的,上海纺织将在上海迈向2040年全球卓越城市过程当中不遗余力打造中西方文明结合的新时尚。打造代表世界未来新时尚潮流,打造时尚产业,开发培育时尚生态和产品。让时尚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消费得起的时尚。我们开国际时尚峰会有美国、英国、巴黎、米兰,我们当时有一个观点被时尚届共同认可,古代时尚在东方,现代时尚在东方,未来时尚一定是东西方结合,这个时尚结合点最好地方就在上海,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上海实业集团总裁周军做主旨演讲,题目为融产结合的上实战略。


【周军】: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同行,刚才听了几位嘉宾的发言,我觉得很受鼓舞,现在国有企业大家都很有冲劲也很有战略思维。请允许我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一下,上海实业集团最近考虑战略方面一些线索。大家对于上海实业既熟悉也陌生,熟悉是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对我们过去一些特征非常熟悉,比较陌生是大家对上海实业的理解,很多停留在十年或者是二十年前。比如讲我们是一个窗口公司,有讲我们是做消费品企业,有说我们做经营的。我希望能够简单把这个公司脉络讲清楚,上海实业和兄弟公司有一个不同之处,它的产业是一直不断的和持续的在进行更新重组变革。上海实业可能是国资系统里面比较独特,具有自我更新,自我重组,自我进化能力的投资型公司。我在公司工作21年,目睹公司发生6-7次大的重组和更新,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周军】:为了讲清楚分几段,如果上海实业不是一个融产结合公司,我们今天还会是一个香烟厂,上海实业起源于消费者,我们是一包香烟、一包味精、一本挂历,这三家企业是百年老店,这些企业还在上海实业,每年还超过10亿净利润,如果我们不是经过资产重组我们今天也就是一个消费型企业。在上海实业早期1996年上市,我们可以给香港资本市场讲的故事,我们是上海消费型企业,我们不仅仅把这三个企业放进去,投资的光明牛奶、上海家化、霞飞、联华超市等等。上海实业20年前提出了资产经营概念,20年前上海实业是非常潮的公司,非常前卫公司,这里有十大经典案例,在此后20年上海实业通过融产结合形成三大产业,我们是通过重组兼并创新发展来的,我们19年前上海实业是没有医药的,10年前是没有水务环境新能源,地产10年前很响,我们是通过购并发展起来的,上海实业是少数通过购并把两三个产业做到中国领先,有地位的企业。回顾一下医药,上海实业进入医药在1996年投入几个小项目,买了一个壳公司,此外10多年以后通过投资兼并,建立上海医药,2008年我们做了医药行业有史以来最大合并项目,证监会把我们列为中国国有企业医药企业重组样板项目。通过历史上20次收购兼并融资,上海医药成为中国第二大医药销售和医药制造企业。2015年上海医药销售额突破1000亿人民币,上海医药还在新领域做探索,去年我们和京东还有IDG搞了云健康公司,拓展网上医疗销售,成立一家医疗产业基金。


【周军】:基建业务,我们过去十年里面,整个业务发展是从2008年开始起步,不到十年做了3个100亿投资,其中环境水务是发展最快,从2.15亿起步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现在水处理达到1700万吨。水务10月份有一个新收购,我们用4年时间收购东北的龙江水务,通过这个交易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水务集团。通过大约35-40次收购兼并上海实业形成的今天三大产业,医药、房地产、基础设施。上海实业积极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我们参加一些企业投资上市,也支持上海国有企业改造和发展,最近几年我们在2014年6月份出资60亿收购了6家金融和房地产企业,其中2/3在今年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证券化和保值增值。2014年底参与浦东科投改革,占35%的股权。下面是通过混合所有制和融产结合案例。


【周军】:通过融产结合和企业管理(P融产结合实现产业再升级)另外前面提到上海实业是一个非常习惯于自我更新,自我重组和组织进化。产负债表一半以上在过去10年里面都有了调整变化,针对未来3-5年发展,我们考虑上海实业怎么样去调整自己的战略,适应环境变化目前多了一些思考。1,上海实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想法是在将来资本市场和产业融合中起到作用。上海实业提供了融产结合,上海本身资产组合是不断的变化,通过金融投资,收购兼并,资本市场使用,建立起现代四大实业资产,未来也是一样,通过兼并收购建立起我们的业务。2,再次国际化。上海实业当年有一句话门都开了还要窗户干什么,现在是门开了怎么走得更远,未来3-5年在国际化方面有一批新举措。3,拓展新边疆,聚焦大健康,这两句话用数字表示,第一上海现在有两个重点发展产业,一个是我们的医药产业,它已经有一个中国地位,我们希望它将来有一个全球地位,所以全球地位概念需要保持10%以上增长达5年之久,上海医药集团如果顺利在未来5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同时有一个产业升级问题,中国医药制造业现在也是朝气蓬勃,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是有差距,所以我们准备把我们的研发基地和收购兼并前沿放入欧美,未来五年上海医药会在美国和欧洲建立我们的基地,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做了这个事情。第二,环境产业,我们现在水务、垃圾处理、新能源业务发展都不错,但是离我们的将来目标还相距甚远。我们用五年时间把这个业务再扩大一倍,将来是以医疗和产业为主的公司我们理解是有社会责任公司,是围绕中国人民更加健康美好生活的公司。围绕这些愿景我们方式都要用上,更重要是发挥上海实业在收购兼并,产能结合方面强大基金,为我们的战略目标做到一个四轮驱动,实现我们最终的愿景,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入主题发言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发言嘉宾为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董鑑华发言主题是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升上海电气国际化水平。


【董鑑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首先,感谢主办方给我们发言的机会。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升上海电气国际化水平。上海电气是有60多年运营历史一家企业,可以说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一家企业,上海电气旗下三大板块: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现代服务业。现在我们资产规模达到2000多亿,销售收入近千亿,利润近50亿。上海电气发展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主体,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更高效、绿色、经济能源与工业装备,以及成套解决方案,把上海电气建设成为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跨国企业。过去几年上海电气取得长足进步,主要还是受中国能源市场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国内火电设备利用在下降,2016年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00小时,我们如果理论计算,360天除以24小时就是8760小时,3700小时是50%不到,我们历史上最高是5000多小时,火电发电更曾经达到了6000小时,占到68%,现在50%都不到。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电装机规模今年上半年增长11.3%,所以一方面是发电利用小时在下降,但是装机容量又在进一步增长。这个带来整个当前电力市场招标量在下滑,招标量这几年不断下降,虽然核电招标量是有所上升,但是总量上是不足以支撑整个现在电力市场增长。


【董鑑华】:从长期市场趋势来看,预计2020年前整个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将会持续下降,2015年中国装机容量现在排名世界第一,超过15亿千瓦,第一次超过美国。我们过去整个装机容量大概75%是我们火电装机容量,现在预计到2020年我们火电装机容量在40%左右。我们在整个2020年前,我们国内新增装机容量招标一般在3000-4500千瓦,这仅仅能满足1/3产能,这对能源装备企业来讲挑战是非常巨大的。这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东南亚提出了丝绸之路共建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提供产能国际合作市场,我们预计整个“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大概是1.12万亿美元,占整个全球市场份额29%。按照电力测算,电力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沿线非经合组织是1655度电,经合组织是7000多,发展潜力还是很大。按照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如果电力设备40%占有力来计算,我们上海电气出口可以达到985亿美元,这是很大的量,面对这个需求上海是刻不容缓需要走出去。从上海电气走出去战略来讲三个方面: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市场走出去。2,通过获得技术为目标跨国并购,实现资本走出去。3,海外建厂实现产能走出去。


【董鑑华】:市场走出去:利用产能结合优势,通过拓展电站带动设备走出去。这个图是今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埃及总统见证上海电气跟埃及电力设备签订的项目。第二个是煤电一体化项目,是中巴走廊的项目。第三个是加强与央企合作开拓新市场,我们签订南非项目蒸发器项目,国内核电组设备首个走出去项目。还有按照全球资源本地市场试水国际并购,这是我们输配电海外一个项目,这是我们的分布情况。走出去二:推进以获得技术为目标跨国并购实现资本走出去。产业布局离目标市场更近,针对需要技术直接并购海外技术公司或者是技术团队。我们收购德国BAW项目提升集团自动化解决方案,收购CTU打造全球领先工业废水处理项目。第三与集团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比如我们跟意大利合作阿萨尔多项目。这是近期一些收购项目,我特地讲讲阿萨尔多项目,对整个国家装备制造业能力提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级。


【董鑑华】:走出去三:海外建厂,实现产能走出去。我们在印度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国际化也是上海电气项目重要战略举措,上海电气未来国际化目标,2020年跨国化指数达到15%左右,同时更加注重培育跨国经营能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学习运用新的商业模式能力。走出去碰到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近几年上海电气在走出去过程当中碰到无序竞争、融资成本高以及税收政策等各方面问题,也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成长,通过进一步加强产融结合,企业间合作以及对当地政策的了解方面扎实推进。国内我们融资还是很有优势,但是国际碰到融资成本高的困难,现在我们是设备我们的制造设备成本大概是日韩同样设备80%,但是我们融资成本又是他们的一倍,所以这方面对我们走出去,在融资方面是一个很大瓶颈,其他方面包括我们的税收政策方面,也是不适应现在我们企业走出去的行为。上海电器将通过一些产融结合方面,加强与各方面合作进一步做好工作。上海电气国际化进程离不开各级部门支持和指导,也离不开兄弟企业的帮助和合作,相信上海电气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导指引下,在各界朋友关心和支持下,能够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努力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努力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主持人】:有请上海申迪集团副总裁程放,发言主题是推进国资旅游文化娱乐产业大发展。


【程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我来自申迪集团,我参加这个项目有16年时间,今年6月16日这个项目盛大开幕,总书记也发来了贺信,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发来贺信,对我们这个项目给予的很多的赞美。首先,分享一下三分钟的视频。这个项目2010年正式签约经过5-6年的发展,前前后后10万个工人投入了这个项目。这个视频主要是赞美我们的工人,赞美一线的建设者。这是我们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动力型项目,也是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一个功能性项目,我们6月16日开幕的时候汪洋副总理参加我们的开幕仪式,也带来习主席的贺信,这当中提到我们项目支持迪士尼风格和与中国元素相结合,坚持高标准和本地最佳实践,(PPT)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做出贡献。我们一直说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怎么有一些载体体现,这个项目特别是文化娱乐产业这样一个合作,实际上是一个我们比较好的案例。为此今年开幕的时候专门发布了上海迪士尼特种邮票,这对我们申迪集团来讲,我们2001年成立,成立的时候是靖江集团、百联集团、上海SMG、上海陆家嘴,多元国资功能性平台,我们也感谢几家股东多年来支持,我们几年来还在建设期、投入期,几家股东大力支持离不开他们贡献。


【程放】:现在我们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加上一线员工12000多人,我们项目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我们一线员工乐园员工有1万名人员,这些人是游客管家,他们掌握给游客快乐的钥匙。前面视频是给十万个建设者,现在我们每天特别是冬季,包括酷暑一线员工也是我们需要感激的。我们跟外方合作过程当中,我们经济无论再怎么样紧缩不能亏待一线员工,他们是我们创造价值的主体。我们有两个主要使命,一个是与迪士尼合作,全面共同建设投资运营。同时也是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主体,我们以迪士尼项目为核心,我们希望打造成现代化旅游城市,今天题目是打造国企旅游产业,为什么市政府成立一家公司跟迪士尼合作,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开发,能够发挥它的辐射带动效应,溢出效应能够体现出来,能够提升整个上海乃至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使上海能够成为一个旅游产业的高地。整个度假区现在开幕以后,我们整个度假区游客还是在我们的预期里面,我们这个项目一年以后能够达到千万级水平,就意味着中国从此有了一个千万级主题乐观,这是中国第一站,亚洲是我们能够站在前四位,这样一个项目应该讲,我们感觉到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也是我们现在出境游每年1.2万亿,也是出境替代场所。我们怎么把游客留在境内,促进消费的案例。


【程放】:我们这个位置处在浦东中部,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为核心,能够打造浦东中部旅游城,上海有金融城、科技城,我们希望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地区,成为一个旅游名城。我们文旅产业发展非常快,我们现在00、90后他们二次元文化,整个文化旅游产业也有一个趋向是脱实入虚,虚拟经济在文化产业里面,今后整个发展的方向,我作为国企怎么来把握这样的机会,这里面的机遇和挑战很多,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从上海讲我们感觉到文旅产业在十三五位置是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还是缺少标杆性项目,这个主题乐园各个区都想发展,但是真正高水平还是比较少的,同时我们的整个文旅产业科技支撑,我们希望能够把科创和文创结合起来,这样整个文旅产业水平能级比较高。同时龙头企业比较少,另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我们也需要在这方面发力。我们申迪和迪士尼合作有一个借梯登高优势,我们可以通过他零距离合作,能够把他好的理念,好的模式学习到手。国企背景下有很多文化旅游政策,对我们来讲也是利好,还有我们的创新有后发优势,我们度假区是一个最新的开发区,这个开发区模式打造适应新环境,包括现在流行PPP模式等等,迎接这个挑战关键是怎么把通过区域开发,提升整个产业发展,同时能够探索国企在旅游产业里面可持续发展路径,这里面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


【程放】:10月1日,风暴电竞节吸引将近10万人,我们也在做一些电竞产业,也是纳入到奥运会其他的大型活动,我们也是需要做一些布局,整个申迪集团有几大板块,建设板块是怎么把度假区,通过我们现在探索PPP模式,还有运营、服务板块,希望通过这些板块建设能够相互结合。我们十三五有一个战略,与迪士尼合作,我们延伸到娱乐、影视、体育、邮轮,也是深耕度假区,这是我们国企怎么通过国际化市场打造功能性企业。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功能多元区域综合运营商,成为行业标杆,成为现代服务业攻略性投资平台。以迪士尼这样的项目,希望能够融合中国创意,中国制造,中国建设,中国服务,能够打造四位一体,提升整个产业整体水平,这是任重道远,我们一期刚刚开幕,二期马上启动谈判,每建一个乐园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布局三个乐园,要30年时间打造,我们申迪集团在国企里面是年轻的国企,但是我们的任务很长远,希望跟我们的同行通力合作,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这样一个新兴产业,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浦发银行副行长、上海国际信托董事长潘卫东做主题发言,题目是综合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潘卫东】: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年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布局,浦发银行正式加入市国资系大家庭,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浦发银行在利用中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做法,希望提供一些有利的借鉴,我讲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化金融服务主要特色。1,我们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六化归一化战略发展思路。六化是我们行十三五规划战略集团化、专业化、数字化、轻型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综合化服务能力。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浦发银行完成对上海信托收购,经营领域除了银行主业拓展信托、基金、租赁,拥有七个方面。经营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还依托国际化战略,有效整合我们的离岸自贸区与海外银行,努力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第二,打造一站式综合化服务能力。综合化不是业务组合集群化,是努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方案,成为客户金融管家。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线上线下,各个业界(P)通过做强交易银行,投行与资管,同业与托管三类业务,做大零售业务与小微业务非信贷资产,子公司与国际业务,打造一站式综合化产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第三,高度历的史使命感服务经济社会痛点需求。


【潘卫东】:努力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和基础设施,提供开放式金融、贸易金融、融资租赁等服务。努力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服务金融改革深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产品创新,金融交易,风险识别,产品定价和交易清算等金融服务。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为契机,加大对国家战略支持力度。借助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创新努力服务三农发展,促进普惠金融。发挥综合化金融优势,助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我们要努力成为金融领域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已经为全市提供超千亿授信,为重点融资超百亿元,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最近围绕上海国企改革最新要求,结合上海国际需求,创新推出国资改革金融服务综合方案。包括产融结合,资产盘活,所有制改革,走出去金融支持,财务监管,互联网+六大特色子方案,20项特色产品,为上海国企改革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讲四个例子,第一助力国企资产盘活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比如中国远洋合并中国海运,浦发银行通过并购融资服务一方面帮助中国远洋实现集团内同类企业市场化并购重组,另外一方面使得取得胜利以后支持子公司发展。今年11月上海分行发放并购贷款123亿元,为近一千家企业提供优质并购服务,累积并购交易金额8千亿元,我们也树立了优质金融并购服务品牌。第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财务顾问,基金托管,融资方面提供支持,通过首单自贸区PE并购贷款,这是锦江部分引进战略投资者,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绿地集团引入金融资本作为战略合作。前后完成整体上市,上述两个案例锦江和绿地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又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促进企业经营机制更加市场化。


【潘卫东】:第三案例,为国企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不光有成熟的并购金融方案和跨境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具备的连接境内外,覆盖本外币自由汇兑的方式,有一个创新+组合服务。这方面成功参与支持腾讯完成86亿美元境外并购项目。不光贷款还有美元、结构化都参与了。目前正在支持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第四案例,我们响应国家战略,支持企业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国企推出云系列、线上供应链融资三大互联网+创新产品,已经帮助上海大型国有集团传统线了下服务,实现网上7X24小时支付,减少人力资源投入,优化客户体验。这个项目在全国开始推广,很多大企业在逐步享受我们提供的非常好的服务,大大节约他们的成本。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具体举措,第一,加强集团化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融资方面有安排通过股债股权方式超…过一万亿融资,未来是靠创新,浦发银行信用卡,我们的信用卡今年网上获客超过20%,我们线下占比只有25%,这个模式在整个中国信用卡行业是最领先的。我们知道这一点完全是数字化和集约化做到的。相信我们会把这个能力化为我们对企业客户未来创新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业务支持。


【潘卫东】:加强创新变革,进一步释放活力,助推国企改革。我们希望成为一家全球资产管理和财务服务管理商,我们是要挑战海外,制定高远目标,做到这一点就是体制创新,我们35年国企上海市地地道道的国企改革的很好,相信我们这方面成熟经验,也会化为浦发银行对国企能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树立,优化我们浦发银行国资化的品牌,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入主题发言二:科创中心建设与城市运营主力军。有请嘉宾临港集团副总裁翁恺宁做主题发言,题为建设临港主体承载区,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翁恺宁】: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第七届上海国资高峰论坛,刚才聆听各位领导真知灼见很受启发,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交流一下临港集团推进科创中心一些思想和做法。去年,市委出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意见,确定六大重要承载区,临港集团负责开发临港和漕河泾都名列其中。今年韩正书记调研产业区,要求我们继续发力,打造政策倾斜要素齐具,加快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重要承载区建设,对临港集团推动产业转型,园区转型提出更高要求,也成为集团转型发展新动力。深刻学习领会韩正书记讲话和市委要求,我们成立领导小组,研究落实主要举措,分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深入学习深刻感受到建设承载区是临港发展重大机遇,也是临港集团重要责任。上海是发源于港口,发源于港口,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发展,开发浦东是重要一环节,开发临港也是重要的一环节,全市发展来看临港是上海发展最大空间和潜力所在。这些年来市委决策在临港地区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自主制造,建设临港产业区,是防止上海产业空心化重要举措。


【翁恺宁】:结合十一五,十二五形成两个基本框架,形成基础设施基本框架,产业布局基本框架,…十三五临港产业区要在全局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发挥重要功能,临港作为主力军以推动产业发展为己任,在临港产业集聚更多产业,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骨干和支撑作用。从临港产业区职责使命来看,十三五期间提升主体承载区功能,关键提升体现国家战略和国际水平,代表国家进行产业国际竞争。韩正书记深刻指出科创中心不仅仅是研发更重要是运用和产业化。最重要是体现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理解市委把临港产业区放在主题承载区高度,临港集团感到这是规模大,临港总面积超过300多平方产业用地,占到全市1/20,比其他地区大很多。应用产业化空间很大。临港产业区以产业发展为主,形成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更容易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果张江科技城代表科创中心高度,未来临港产业区就代表上海科创中心深度、广度、速度。第二,通过研究初步确立建设临港主题承载区建设思想、工作方案。指导思想上抓住123,一高举一面旗帜,二坚持两个并重,推动重大产业和推动创新创业并重,帮助科创成果走完最后一公里实现产业化,形成价值和影响力。


【翁恺宁】:三,实现三个拓展,跳出原有园区开发建设,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拓展,注重生产产业环节,更要注重产业研发销售环节。从产业链向创新链拓展,注重产业发展,更要注重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相互促进。从关注产业发展向营造环境创新生态,激发人的创新创造活力拓展,加强生活服务支撑,建设平台经济,为产业发展提供阳光雨露,形成良好生态。关键方案上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布局,抓住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契机,坚持产成融合发展理念,以产建成,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目标,走市场竞争可持续发展道路。重大项目方面,要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外部导入知识创新源头,共同建设功能性创新性平台和产业加速器。这方面我们已经先后和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建设相关功能性平台,努力成为连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换枢纽。


【翁恺宁】:第二,引进企业技术研究院,推出创新部门,建设研发平台。推动传统生产基地。第三,支撑条件好,影响力大的企业,推动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化车间。第四,高度重视标杆性龙头性项目落地示范,进一步形成产业群规模。重点布局方面要加强产能融合项目布局,加快与品牌商业资源合作,导入优质教育购物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梳理与产业区对外对内之间,临港南汇新城和产业区需求。第三,加强物流布局,发展保税物流…产业区具有自备口岸码头,今年希望将宝马吞吐量达到30万左右规模。第四,加强海外布局,海外布局临港海外发展中心,全球领先科技项目引进上海,落户临港。这方面我们在旧金山开业,明年将在德国和以色列继续布局。重要的机制方面关键是要抓住现有园区开发企业。第三我们和临港管委会以相关社会资本,建设两支产业投资基金,第一支作为母基金10亿元规模我们正在做其他的资本,筛选相关专业团队,以实现以投资促进招商,以招商服务投资良性互动。同时组建2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为相关园区企业进行资本化服务。同时我们即将和全球最大物流地产商成立有关城市更新和物流设施投资方面的投资基金。第四,明年规划海外发行以美元为记载的外债。


【主持人】:有请上海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国做题为加快创新创业,助推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题发言。


【沈伟国】: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参加国资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国资在新的环境当中,新的发展思考和策略。同时我也借机将科创投公司最近的工作和思考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组讨论的时候,提出了上海要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本周召开的十届上海市委第十次会议上,市委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上海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服务上海的创新创业事业,助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是科创集团中心工作。2014年市政府将上海科投和上海创投进行战略重组,整合形成了上海科创投集团公司。这是市委市政府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一个战略布局。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也应该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载体。因为科创中心建设我们就叫科创投集团公司。有一次市领导视察我们公司的时候就讲,科创投集团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孕育而生的企业主题,所以希望我们在科创中心建设当中要有一个很良好的表现。


【沈伟国】:科创投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助推者,上海创新创业事业的主力军。我们从科投、科创到科创投成立,我们从来是做科创投这件事情。多年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中心任务,形成四个业务框架:科创投是上海市引导基金投资管理平台,市政府项目出资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作为市引导基金投资管理平台,我们用风险投资母基金的运作模式,和加股权投资母基金的形式,加专项资金投资管理的形式。刚才听到很多集团公司都在搞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搞母基金,我想我们今后会有非常多的合作和协同的机会。我们建立市引导基金这样一个运作模式目的,就是要吸引全球投资团队,投身上海创投事业,是为了撬动社会资金,扩大世界财政,支持创新创业的能级。我们的管理理念在引导基金管理平台,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管理。对引导基金参与,支持的投资基金来说,我们投资方向要充分体现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在招募投资团队的时候,我们对投资的领域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围绕信息技术,围绕生物医药技术,围绕节能环保技术,围绕新材料技术,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所以招募的时候就说清楚,我们希望团队要围绕这些领域来进行投资。同时,我们对投资的阶段也有明确的要求,因为我们的引导不完全是要他们投资推IPO,我们明确要求他们多投资种子期,早中期,成熟企业我们也会跟进。同时还有一个要求,我们对地域的投资也有要求。要求他们超过50%投资要投资在上海,我们的引导基金应该是通过多年实践,应该说是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做法。


【沈伟国】:同时,我们也是市政府专项基金出资平台,代表市政府参股出资双创母基金,天使投资母基金,集成电路并购基金,参股并管理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知识产用权投资基金和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所以我们是市政府引导基金重要出资平台。通过多年运作,市引导基金对50支基金承诺出资50亿元,是已经组成了50个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达到260亿元,基金规模放大了5倍,财政投资50亿,撬动260亿总体规模资金,来支持创业创新事业,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在上海,引进42个基金投资团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创业投资合伙人155个,我们投资吸引了达成创投、创新工厂,5月份创投,前期生物有良好意见投资团队,都参与上海创新创业投资发展当中。其中,我们也和许多的国资集团组成了投资的基金。最近我们和上海电力一起正在组建新能源投资基金,我们今后有上海引导基金,非常希望和在座各家集团公司组成更有特色,更有创新活力的投资基金。


【沈伟国】:我们这些投资基金组成以来,已经投资590多家企业,其中投资项目当中早中期项目占了90%,我们投资的基金BAT都投资了,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很好的公司,沪江网、新眼光、辰光医疗,2015年这些项目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企业产生专利3000多项,实现销售490亿,净利润28亿,交税32亿,创造13万就业机会,这个过程当中探索母基金管理形式,建立管理系统,和专业管理团队,科教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出资管理,这当中完成了一批政府专项,半导体、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市房产信息系统,这都是计划来做的。这当中还有包括格瑞组织生命,以前有一个项目老鼠背上的耳朵,用组织工程形势,在老鼠背上做一个器官,通过几十年发展,我们参与一起管理的格瑞组织工程中心已经把这个耳朵长到人身上。我还见了这个项目董事长,最近刚刚完成项目融资,为他引进新的总经理,下一步把这个技术应用向市场推广,耳朵这个市场不行,我们会用鼻梁其他地方组织工程形式,为整容、美容服务。27个项目已经通过了政府的验收,完成了既定目标,同时还回收资金20亿,这是上海科技体制投融资改革一个重大突破,我们既完成了任务,又收回大部分的投资。这种形式我觉得今后在科创中心建设当中,大有用武之地。我们承接了市政府各个机构的委托,发改委刚才讲到引导基金和其他基金委托,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委托,是经信委信息技术创新资金,软件集成电路专项基金,集成电路担保基金,市科委高新技术扶持专项,市财政局融资担保投资专项,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投资专家基金,所以我们已经发展成市政府一个重要出资平台和专项基金管理机构。


【沈伟国】:我们同时做这些功能性项目同时,同时也展开直接投资风险投资,我们投资是为了市政府战略导向,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专注于有市场,团队优秀,技术先进高科技成长性企业进行投资。重点是聚焦早中期项目,我们投资43亿基金,180多个项目,我们投资的项目当中围绕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我们投资了万达、众恒、杉德。我们紧紧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投资,投资来自于复旦、交大,同济大学,华东理工,今年非常高兴是我们投资华东汽电中电已经在公开市场上市。今天上海地铁总工程师也在这里,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心愿,中电技术可以为上海地铁服务。我们还建立上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投资一批融资担保,P2P公司,致力于解决融资难,受市财政委托投资9家担保公司,投资担保规模达到70亿,服务2500多家企业,还开创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和P2P形成了宝贝贷产品,与中国银行机构开贷记卡业务,还有开发投带联动,我们还跟浦发银行谈合作开展业务。


【沈伟国】:总结几年工作,一个是打造一条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对企业我们是用天使基金进行扶持,对成长性企业是用股权加债券进行支持,对成功企业是用并购资金来进行推进。我们探索新兴产业投融资平台,政府引导市场操作,多种形式实现政府战略意图,用母基金,全投资,金融扶持产业基金多种形式进行支持和扶持。培育一批创新型高科技成果企业,我们有上市企业100多家,其中进入新三板当中创新成本是20余家,占全国2.3%。为科创中心建设营造一片创新创业新天地,我们建筑1+10+N国有创新创业投融资平台,通过市区联动带动全市整体大家共同推动科创中心和创新创业实验。今年是完成了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指导思想,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科投创投合并起来建立跨部门合作体系,完成了规模大300亿投资基金,这个投资基金建立是上海国际大协作,战略协作结果,其中国投、国盛、上汽、浦发都参与投资,我们已经完成了基金组建,而且第一批对华力,对和辉投资已经完成,我们还完成了组建新管理公司进入杨浦区。我们应该到创投企业第一线,我们第一个是进入杨浦区,它是全国科创中心试验区,明年将到张江,我们对投资进行了布局,组建9家基金投资一批项目,增资一批项目,同时根据国资委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试点单位,我们在系统内启动国有跟头机制试点,和过国开行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头带联动。我们在今后当中,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对我们自己的要求也是国资委领导,对我们一个明确的要求,是应该做创业的投资人,投资的创业者,我们始终要以创业者心态跟被投企业共同前行。我们要做创新的培育人,也要做培育创新者。要有新的举措、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一定要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足功能,力求效益的理念,为我们今后在科创中心建设当中取得要再见新功,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申通地铁集团总工程师宋博做主题发言:特大城市的国企担当。


【宋博】:各位领导,嘉宾,我代表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就创新发展,打造地铁+城市主题交流发言。我们运营线路15条,目前投入在线运营车辆达到4000量,在公交里面比例占52%。2010年9月份我们统计运营线路还有运营客流量与2000年比起来增长10倍,目前我们地铁还有10个项目在做,预计2020年我们的运营线路增加20条。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公交分担率将超过60%。这么大的量,对我们未来地铁网络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我们将通过地铁+这个方式,来满足我们智慧城市的需求。


【宋博】:未来网络发展需求,第一需求是城市交通一体化,智能灵敏需求。地铁在公共交通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海地铁与…衔接越来越紧密,城市交通一体化将逐步形成,对市域局域线…影响了乘客超过1万多,第二,需求未来网络压力大,安全管控需求大。未来高峰客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换乘客流集中,节假日突发客流显著,对运营计划安排,乘客服务提出更高管理需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产生大客流风险。一个是人民广场站,现在是3000换乘,还有世纪大道换乘客流接近80%,未来随着网络扩大,换乘枢纽压力也是比较大。第三,社会管理体量大。未来网络我们的设备进一步加大,新老系统并存,设备维修模式多样化,对系统稳定性,设施设备维护难度更加高。现在上海地铁4000辆,2020年要达到七千辆车。第四,乘客需求多样化。对综合服务有更高需求,未来地铁不光是单一出行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综合载体,需要在文化传媒、广告、信息发布、乘坐体验等方面满足客户需求,以提升乘客乘坐多元性。第五,环保要求高。随着上海地铁网络规模发展,运营能耗水平加大,逐渐变成城市耗能大户,地铁虽然比较环保但是仍有不足,将来将推动城市网络交通二次节能工作。


【宋博】:上海地铁依托与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理念,利用智能化信息化守丹打造信息化地铁,为市民提供更安全高效绿色地铁,以此推动发展,共同实现智慧城市目标。实现智慧地铁大概路线有三个部分,构建基础网,形成数据库,描绘三维图。形成数据库将大数据分析运用地铁维护和经营当中,描述三维图将地铁运营和维护通过可视化进行分享,从而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运营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智慧地铁。地铁+高速承载传出系统,将地铁控制中心,车站,停车厂。高速数据网服务于地铁运营的管理生产和需求,传统是服务于轨道交通各方面需求,WIFI承载在线检测,移动简讯点还承载乘客上网业务,通过两个网整合互通互用构建地铁+高速承载。第二是地铁+大数据管控。通过地铁+大数据管控探索,以数据化运营为基础,提炼核心知识引导改革创新,支持科学决策,构建数据分析管理能力,提升水平。我们将高清视频监控运用轨道交通,实现对地铁出入口,站厅、站台监控,通过视频分析,可以得出客流状况,优化列车调度。


【宋博】:地铁+三维数字模型,通过地铁加三维数字模型探索…地铁全生命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组织维护,构建能力,实现可视化管理。这个技术是面向地铁权声明周期,工程信息集成共享管理载体,有效辅助建筑工程领域信息交互工作,从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多个维度提升地铁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地铁全生命周期关键。地铁+物联网应用,通过这个探索以运营列车为核心,面向运营线路中所有核心准业,通过对轨道、交通、桥梁、综合监控等设施设备进行在线检测监控,构成智能化检测能力,保证设备安全。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针对系统自身特征优化,为提升轨道交通设备安全性提供保障。地铁+物联网案例,我们开发了一个列车智能检测以及运维系统,通过对空调状态,电压电器状态,平衡数据和设备信息进行在线检测,服务于列车管理,和应急维护以及维护管理,使我们的设备维修逐步向计划向状态过度,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搭建了能源管理平台,构建上海地铁能耗在网络级,线路级,以及车站三个层面数据获取,检测预计能力,电量报表,数据分析,为地铁在能耗精化管理提供依据。


【宋博】:地铁+信息综合承载,通过APP,PS、PA,为乘客提供信息,提供天气、新闻、美观景色咨询,为商务人士提供便利,向市民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感受。我们通过TOS系统,利用视频和车载技术,检测每平方米数量,为乘客了解运营状态,优化出行路线提供窗口。另外把WIFI技术引入车站,使乘客通过一个终端就可以帮助乘客实现新闻阅读,游戏娱乐等需求,进一步提升上海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以外更多增值服务。讲一下未来展望,未来发展目标基于出行服务功能基础上,拓展延伸多项服务功能,以地铁为核心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体。上海地铁目前实现地铁+物业+商业+银行+传媒+信息,未来还可以+快递+医院,我们坚信只要想得到,未来在地铁大环境里都能够实现。


【主持人】:下面进入圆桌论坛。首先问一下杨洁,您对国企走出去有什么关键性建议吗?


【杨洁】:谢谢各位领导,我是毕马威党委书记,大家也不一定很了解,四大也有一个党组织,我们党员人数也是很多。其实现在我也是我们毕马威华中区专门做国企改革,国企事务领导合伙人。我们跟上海国资委和下属国企企业有很多合作与交流。我们知道现在国企企业,集团都非常希望做到国际化,因为中国需要一些非常有中国特色,有国际性的名声大企业大品牌。我们其实已经跟上海国资体系下很多集团,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合作,我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咨询公司或者是会计事务所一些业务。因为不仅仅是走出去之前,可能会到海外去找并购的一些目标。做一些尽职调查,做一些估值,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做很多收购审计,收购以后要做更多整合,包括系统整合,人员整合,财务整合,各种文化的整合等等。在整个过程当中,其实咨询公司以及会计事务所都可以提供非常全方位的,一站式的服务。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看到,各个环节其实企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其实最终很多收购也是取得很大成功。刚才纺织集团童总提到美国收购项目,我们毕马威也是参与的。整个过程当中企业是非常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想法,到底是财务投资人还是战略投资人身份进入这样一个海外收购企业,收购完以后你要取得一个怎么样的后续效果,我相信企业领导,在座各位嘉宾都是有深谋远虑,有很好的战略眼光。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各大机构也是可以发挥很多作用,这当中我们毕马威有一个组织很特殊,这个组织是全球的中国服务机构,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全球大概160多个国家,都设有这样的机构,这个机构比如在新西兰所,就有一个中国人,是会说中文,但是他在新西兰已经生活很多年,对新西兰法律、财务、税务都很熟悉,这个人是作为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窗口,也是作为把外国企业带到中国来的窗口。我们很多项目当中这样的机构组织成员,已经起到很大作用。举一个自己亲身体会,我去年做了以色列项目也是上海国资旗下海外收购,那个项目我们以色列有一位同志,他会说当地语言,他非常的熟悉以色列文化和语言,以色列所有的商业环境,但是他又是中国人是可以得到一个中国的沟通。今天也是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海外并购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也希望以后多多为上海国资体系下大集团,海外的发力,能够贡献绵薄之力。


【主持人】:接下来这个问题问的是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徐勇,我们知道长江养老近几年来参与多企国企改革,请您谈谈未来以养老金为代表中长期的资本,如何服务于国企和国资改革?


【徐勇】:谢谢主持人,也感谢主办方持续多年努力创建发展平台,我们也参与协办,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在一起交流国际改革有很多想法,今天上午有很多领导嘉宾,应该说是讲了很多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长江养老是一家专业养老机构,我们在养老金第一次基本养老在接下来参与全国养老,我们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今后也有落地的项目。我们保险资管有丰富的养老资格,所有这些加起来是三个改造,十三项制度,经过9年发展长江养老也是在广大客户,政府部门,上海国资大力支持下,我们规模已经发展到2500亿,长江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说是跟国企运营经济捆绑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国企改革发展进程当中,长江养老始终是关注,积极参与其中,目前我们是在三个重要的领域,我们积极参与,并且是取得了很好阶段性成果,第一是在国企新城管理方面,我们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地方国资要求,我们引入养老保障产品,把我们的管理工作抓起来。我们在企业“三去一降一补”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企业安置方面工作,涉及很多资金管理。我们积极参与企业上市公司改革当中员工持股计划工作,长江这一块参与上海第一单和安徽第一单员工持股计划,上汽,建工这样一些企业,我们在全国100家管理员工计划企业机构当中我们排第二位。我们在利用我们公司丰富的保险资管产品,参与企业投资方面工作,包括债券股权方面,还有很多债券计划。长江能够服务于国际国资改革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几个优势,产品管理优势,我们账户管理方面,体现长江银行作为丰富经验账户管理优势,我们在实力方面符合合规要求方面连锁轨道和轨道支持。投资管理方面发挥资金管理和投资管理优势,我们有稳健和安全特色,目前在21家管理方当中,我们累计业绩排名第四。我们灵活设计方案,退休和支付管理当中,客户的需求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利用我们丰富保险资管的改造,为我们资金管理提供更好支持,这方面今天借这个机会感谢广大客户,感谢上海国资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其实我们长江发展是在不断的过程当中得到提升。


【主持人】:请问上海纺织集团,上海纺织集团是上海乃至全国国际转型样本企业,您刚开始演讲提到国际化发展目标,能否谈一下上海纺织全球化布局?


【董鑑华】:上海纺织刚才我讲了,实际上上海纺织在发展过程当中,我进会场看见这个标题“新国资新征程”,我自己想的应该是老国资新征程,也许有新的国资。上海纺织我们经常宣传的时候,中国的民族工业两个代表,一个是江南造船厂的船,一个是纺织,150多年历史,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上海,上海的民族工业在纺织作为一个摇篮,上海纺织集团又是民族工业传人,我们没有理由把上海纺织干到最后干没有了。我们又很清醒认识到上海纺织如果全上海人2300万人通通穿我衣服都养不活我们公司,换句话说我们是被市场逼出去的。第二,我们想过只做中国市场13亿人,我是搞建筑出身,搞纺织门槛比建筑更低,整个中国市场不可能我上海纺织去干。第三,中国的纺织,中国以前有一个纺织工业部,后来由于改革把这个工业部拆了,现在只有联合总汇,这个变化过程当中,我们曾经55万人,经过20年改革,250万湿地到现在只有5万湿地,这最后就成为了保护产品,55万人我们下岗分流只有剩下2万,靠2万人做这个市场压力很大。我们现在纺织品出口目前为止全国单个出口我们上海是最大。现在这个情况是,每年大品牌商给你订单让你有10%向东南亚转移,如果给你一个订单1000万美金,要求10%在东南亚生产,如果不在东南亚生产1000万美金订单也不给你。东南亚纺织服装配套能力不如中国强,现在是简单的,批量大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前一次我去了孟加拉,现在纺织服装出口第二大是孟加拉,第一是中国,我们跟他们讨论,孟加拉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他是在南亚印度边上,孟加拉人跟我们坐一起说,再过10年、15年你中国做纺织服装不是我的对手。这句话如果是韩国人说说还可以,孟加拉人就这样说,他说我是在德国留学,在德国留学十年现在回来创业,现在产量是多少,我到他厂里一看,发现他的服装加工厂比我们的外贸服装加工厂还要先进,简直不敢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企业我这个老牌企业如果闭关自守,这肯定不行。我们不仅仅巩固欧美市场份额,还要开辟亚非拉南海市场,整个全球70亿人,我们的服装现在津津乐道是在欧美品牌上下我们做OEM,连ODM都做不到,就不要说OBM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上海纺织有责任也有机会走向全球,我们现在口号方针是走进乡村走出国门,大城市竞争我们有,现在我们三枪内衣连续17年全国销量第一,三枪杆内衣跑到边疆、蒙古、新疆、西藏他们都穿我这个品牌,你们有意见可以向我提,没意见多穿。我们在研究搞三枪品牌回收,以旧换新。我们全国有3000多个门店,在全球收购了美国一家很大的车用纺织品,现在全球车用纺织品,汽车各大品牌都有我的产品在里面,份额占到30%以上,中国目前没有反垄断法,如果有这个法说不定我还要被反垄断。第二,我们收购一些企业,到明年我们将在全球有20个国家,40个国家工厂,海外员工4万多,国内有2万,这样就有6万员工。前一阵子收购了一个企业,26个高管向我们总部汇报他们业务,26个里面11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都有,最近的是印度菲律宾都有,而且这些人是高管,绝对不是素质很低,这些人知道现在中国公司成为他的大老板,他很努力学中国话跟你介绍,我们上海纺织有责任有能力也有机会国际化。

【主持人】:周总,上实集团将以金融投资为龙头打造竞争内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请问您如何放大投资量级、能级,投资方向重点包括什么?


【周军】:刚才童总讲话我觉得非常好,我也呼应一下。我们谈融产结合的时候这个融不止是金融,我们不觉得靠金融投资就能够实现国际化和资本化。金融在我们企业里面只能作为工具,可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它只是工具。上海实业过去20年发展过程当中,用足金融市场,用足金融工具,但是不能依赖它,关键环节上,中介机构,金融机构非常强大,关键时候只有靠自己。所以我们在国际化过程当中,其实就是用足我们几张表,就知道怎么样做了,投资就是两个大问题,钱从什么地方来,钱到什么地方去。首先看我们现金量表,上海实业能够这样做一些中长期投资,就是进行现金流量表非常强大,我们在十年重组之后,现在主要业务、消费品、烟草、高速公路、水路、医药销售、房地产出租物业,四大现金流开始跑,每年提供将近100亿现金流量,这是我们投资的基础。第二,我们资产负债表。我们资产负债表权益这一块,这一块上海实业过去20年底从A股市场,香港资本市场,新加坡市场等等,通过IPO,通过分拆上市,通过定向增发拿了4、5百亿现金。负债端我们用足在境外上市跟境外存在优势,上海实一直享有非常低的利率优势,我们的利率通常和和记黄埔差不多。资产负债表强大是我们做投资基础,第三,考虑一些表外东西。我们也做了一些基金,目前还比较小,很多兄弟单位也在考虑做基金。我们考虑将来有一个大发展的话,首先是定位钱往什么地方去,再考虑怎么配置投资手段。上海实业目前想法是把两个重点业务,医药包括将来医疗,我们是国有企业这一波上海最早进入三甲医院,还有环保,水务等等,这两块共同特点,我们是可以参与下一个周期行业,上海实业为了这一天做了十年准备,我们一直在调资产,就是为了下一个周期,我们相信接下来十年整个经济发展规范化,医疗行业和环保行业我们准备把尽可能多资源配置这一块。至于传统行业烟草可以控制总量,房地产我们开始转型做养老,我们最近也进入文化产业。经过一些调整以后,我们会集聚力量开始国际化。上海实业在国际化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和教训,我们准备再次勇敢走出去,走出去关键是把过去的知识积累起来,刚才讲的金融投资我们肯定不会用金融投资手段去国外购并,这个风险太大。我们有几个策略首先是选找战略合作伙伴,这是最出去关键。要融产结合,你的产业要与我们有关系。我们准备建立大型购并机器,专门用于核心产业收购兼并和资本化。这里面是我们未来考虑的想法,我们想上海实业未来是什么业态,我们做战略的时候也在考量,我们可以参考这个模型,我们目前策略估计定位在(代码系KPI)中间模式,一个3000亿,多元化,主动投资型跨国公司管理难度比较高。


【主持人】:董总您刚才讲了一带一路战略,关于商业模式转型能否分享一下电汽转型之道?


【董鑑华】: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制造转型,一个是商业模式转型。讲一下制造转型,制造转型毫无疑问我们肯定重点是朝智能制造方向转,当然我觉得从上海电气我们是做智能制造,无论是上海还是在南昌,甚至是在南方已经用大量机器代替了,这是智能制造实现。从上海电气来说更重要是智能制造创造与推广,上海电气本身是做设备的,而且我们整个技术也是比较前沿,我们都是有很强技术沉淀。包括这几年我们在海外一些收购,也是重点在这个自动化领域,大家关注上海电气发展,大家都认为我们今后要进入航空制造。我们收购了德国一家著名智能制造企业,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技术。上海电气不仅仅做智能制造实践者更要做推广者创造者。商业模式来讲在产能过剩情况下,我们肯定利用上海电气过去历史沉淀。我们发出去能源装备已经达到3.5亿千瓦,我们设备将来维护保养,这对我们是很大市场。我们三菱电气外面存量达到30万,它的维护保养占收购30%以上,对我们来说这一块维护保养是我们将来进一步产业延伸重要方面。另外一方面从上海电气商业模式转变,另外一方面是被逼出来的,刚才我前面讲的,特别是在海外,我们在巴基斯坦,在伊拉克很多项目都是希望我们做投资,希望我们做运营。所以我们这个产业链是向产业链两端继续延伸。我们上海电气愿景,我们不仅仅是做能源装备提供者,更是做能源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主持人】:接下来问题请教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浦发银行是今年6月份实现上海国资委对市属金融企业统一监管工作六家金融企业之一,请问您觉得这个调整对你们服务国资改革有什么促进?


【潘卫东】:我在发言当中提到,我们是今年加入国资大家庭第一批金融企业,也是上海最大金融企业,对整个上海总体国资规模来说,我感觉1/3资产是浦发银行的,1/4净利润是我们贡献的,这个体量特别大。我们正式加入国资大家庭,对上海国资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会上新台阶。更重要是跟上海国资属于一个体系以后,对我们更好的贴身服务,我们41家上海的非金融投资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上海分行也是非常努力,刚才汇报了很多内容,都涉及到非常具体,非常综合的方案。同时我们回归以后,也是不同业态,更加有助于融合,相互的促进,不光是对于我们支持国资,对我们本身改革和发展也是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谢谢您,最后一个问题请教是上海科创投集团总经理沈伟国,请问您作为以双创为主平台公司,您对兄弟国企发起基金有了建议,是不是可以联动起来共同发展?


【沈伟国】:首先我觉得产业投资是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因为他们对产业的需求更加清楚,对产业的上下游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包括海外并购,就像刚才周总讲的一定要产融结合,各个产业集团来设立一些投资基金,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作为一个我们以创业投资为主业的公司,我觉得跟大家的合作机会非常多。在创新创业早期阶段,我们可以做一个先锋者,我们先探路,把很多小公司进行探索性投资,之后进行前面投资做到一定规模以后,我们来为我们产业基金来输送投资的标地,来输送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的一些公司和企业所以我觉得一个是产业投资非常必要。第二,相互联动的空间非常大。


【主持人】:谢谢沈总,再次感谢圆桌交流的各位嘉宾,谢谢你们所分享的宝贵知识。在这里我宣布今天上午主论坛圆满完成了。


直播完成,谢谢观看。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3- 2017 CFIC.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3-2017 陆家嘴金融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287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