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类企业IPO生态追踪

原文发布时间: 2018-08-15 08:28    来源: 媒体头条    影响力评估指数:201.54   消息收藏夹   收藏 已收藏
相关股票: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监管层鼓励金融类企业上市的大方向并未改变,但当下或有诸多因素考虑,共同促使当下的金融类企业上市出现批文难产、取消审核、进度迟缓等问题。

金融类企业的IPO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但自5月份以来该类企业的上市进度似乎呈现出放缓趋势。

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为例,自5月9日以来处于IPO排队状态的多家券商、期货公司再无更新公告,而亦有三家券商处于已过会、未发批文的状态。

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证券期货行业。因回A上市备受关注的中国人保在6月份过会后,其批文也迟迟未能拿到,而更有部分农商行在上会前夕被取消审核。

种种迹象显示,金融类企业的上市乃至再融资进程正在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多方信息后我们认为,导致当前金融股IPO进度出现降速的原因来自监管政策、二级市场压力、“让路”实体企业及独角兽融资等多个方面。

但我们同时认为,促进金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当下亦有重要作用,而在二级市场下行压力渐消,宏观政策转型的趋势下,金融股的IPO节奏有望逐步回归常态。

进度放缓

金融类企业一直以来是IPO队伍中的“少数派”。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发现,今年年初截至8月14日,共仅有6家金融机构完成发行上市,其中包括两家银行——成都银行(601838)、长沙银行,三家券商——华西证券(002926)南京证券(601990)、中信建投以及一家金融租赁公司江苏金租(600901)

虽然数量上较去年同期还增加了3家,但金融类企业的上市进度却在多个维度出现了滞缓信号。这一现象并不难于察觉——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已有多家拟IPO金融机构出现了已过会但迟迟未能发行的的情形。

其中最被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早在6月5日就已过会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

早在2012年,中国人保就已成功登陆港交所,而此次A股上市进度能否顺利推进,这决定着其能否成为国内第五家“A+H”的保险公司。而如今距离过会已达两个多月,中国人保的上市批文却迟迟未能获得。

从经营情况来看,中国人保仍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015年至2017年,中国人保保险业务收入额分别为3882.10亿元、4398.13亿元和4764.44亿元。

而据市场人士猜测,中国人保上市进度迟缓的原因和其巨额的发行量有关。据招股书申报稿披露,其不考虑超额配售的拟发行股数将达45.99亿股,这一发行量将创A股近八年以来首发股数新纪录,即使按发行前每股净资产3.23元估算,其募资规模有望达到百亿量级。

“除了富士康等特殊的独角兽企业,目前每周的新股发行规模通常在10亿元到20亿元,如果资产规模达到百亿元就意味着是数周的量,监管层不会不顾忌这种时点上可能带来的冲击。”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称,“不排除发行人会和监管重新沟通发行股数和时间再确定批文的可能。”

无独有偶,天风证券、长城证券、华林证券三家券商也是年内通过审核但尚未拿到发行批文的金融类企业。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获悉,虽然华林证券、天风证券的批文迟迟不能下发与证监会《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出台提升股东准入门槛以及部分控制权、股权纠纷有关;但并不存在这一问题的长城证券批文也未见下发信号。

我们认为,无论从已过会、未拿到发行批文的中国人保还是上述三家券商来看,监管层对待金融类企业上市正在呈现出更加审慎的态度。

这种批文的迟缓可能已经影响到拟IPO机构的申报积极性。统计显示,当下处于IPO排队中的券商、期货公司仍然多达6家,分别是东莞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红塔证券、南华期货。

但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发现,自5月9日以来再无新的券商、期货公司进入上市队伍,而其中已排队的机构也再无公告更新。

“先前并无券商IPO被否的案例发生,如果上述批文一直不下发,可能也是监管对于上市否决的另一种表达。”8月1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分析师指出。

或被特别对待

相比于券商和险资,绝大部分银行的上市进度仍在稳步推进。例如5月份过会的郑州银行已于上月拿到了IPO批文;而7至8月期间,亦有包括重庆银行、浙商银行在内的不少于5家拟上市银行更新了审核状态。

不过银行类金融机构在IPO、再融资审核中几乎未曾品尝“败绩”,其“逢会必过”的判断已深入人心,但近来这种惯性也在被监管层逐一刺破。上市放缓甚至停滞的现象已出现在一些中小银行身上。

7月初,行将上会的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农商行)因证监会的一纸“待核查”公告而被取消审核。仅仅一周之后,证监会再度宣布,原定于次日首发上会的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下称瑞丰农商行)也被取消审核,对此证监会解释称其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

由于此前尚无银行类机构的IPO出现问题,上述两家农商行上会前的取消审核亦让市场感到意外。

“过去银行的IPO、再融资都是‘稳赢’的,因为存在对口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通常具有较为规范的治理结构,这也让业内对银行业产生了逢会必过的错觉。”申万宏源证券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但近期多个案例已经把业内这种‘否决不上银行’的思维惯性打破了,相信未来这类企业申报上市可能会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另一项备受关注的无先例事件则是发生在再融资领域,那就是南京银行的定增申请被否。8月初,南京银行公告称其14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未能通过核准,就在此前其定增计划已通过银监会审核。

在此之前,南京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已先后累计融资达296亿元。

对比同行业情况,先前农业银行千亿规模定增、张家港行(002839)的可转债以及贵阳、宁波两家城商行的优先股上市均未发生被否情形,因此该事件的“无先例”特征,或亦传递出金融类企业审核从严的监管信号。

8月中旬,21世纪资本研究院从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处获悉,上述诸多金融类企业上市放缓迹象的内因,是监管层强化对金融类企业上市的管控,并将金融类企业的上市进度“调出”常规的拟IPO企业排队序列。

“现在金融类拟IPO企业已经不参加普通IPO企业的常规排队了,而是被监管层特别对待,所以无法根据开始排队及节点时间来推断上会日期;而且目前也并不鼓励金融类企业的上市。”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坦言。

“让路”等因素共促

和当下上市进度迟缓相比,金融类企业过去曾是监管政策鼓励上市的对象。

无论是银行或是券商,监管层都曾希望其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扩大资本实力以满足监管要求,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在证券期货行业,证监会曾要求券商、期货公司提交三年补充资本规划,鼓励其上市募资。

不过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监管层鼓励金融类企业上市的大方向并未改变,但当下或有诸多因素考虑,共同促使当下的金融类企业上市出现批文难产、取消审核、进度迟缓等问题。

首先,监管层或考虑让资本市场更多服务实体企业或独角兽上市,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转而压缩金融企业上市进度及空间,加之今年独角兽政策需要吸纳市场资金,因此政策调节上不排除让金融企业为其他企业IPO进行让路的情况。

“从当前的监管态度上,监管层不再那么鼓励金融类企业上市了。”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亦表示,“因为大方向上政策鼓励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但促使银行等机构上市无疑又在强化间接融资能力,而且加剧了资金的流转环节,即银行获得资金再流向实体。

“目前鼓励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此前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空转套利的现象很多,金融企业过多的IPO有一级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的嫌疑。”该人士称。

其次,金融企业资产体量庞大,上市往往伴随较大规模的发行量和较高的募资金额,这容易给市场构成冲击,而今年下半年以来,二级市场的连续下行压力也在给一级市场增添压力。这一情形下,金融企业则有可能成为当下调控发行节奏的“重锚”。

再次,今年央行等监管部门在抓紧落实金融控股新规,而银保监会、证监会也在强化对所辖金融机构的股权管理,并出台相关配套规则。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不少IPO进度放缓的机构背后,其股权或股东背景存在问题,这也成为今年不少金融企业上市的新障碍。

(作者微信:lw8346860)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