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元亨祥解析中国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战略思路

原文发布时间: 2019-09-18 17:55    来源: 商业新闻    影响力评估指数:16.35   消息收藏夹   收藏 已收藏

  就当今中国城镇化建设方面,元亨祥有两点思考:

  元亨祥认为其一,中国在以往“小城镇战略”政策背景下,人口、产业流动趋势却表现为向大城市的逆势流入。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进程也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警示: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聚是历史趋势。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思路正在由“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向“现代化都市圈”引领的新时代过渡。

  元亨祥认为其二,中国的城镇化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一条独特的城镇化路径。这种独特的进程是由政府主导和经济发展自发形成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耦合的结果。这使得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存在着“物”的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的不同步问题,大城市、城市群、小城镇孰先发展的问题以及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而导致的有城无市、资源浪费、土地矛盾等问题。

  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元亨祥认为我国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总体思路应该是这样:

  1.改变“小城镇化”主导模式

  元亨祥了解到过去几十年中国主要以小城镇化模式主导:人地分离,供求错配。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指导下,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但土地供给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明显背离。元亨祥认为,由此形成了人地分离、土地供需错配,这是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高、三四线库存过高的根源。

  小城镇模式本质是采用行政手段固化人口、土地、技术、金融等要素流动,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违背市场化改革方向,固化社会阶层流动,本质是计划经济思路。

  我国应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人口产业聚集格局,强化以都市圈为区域发展空间组织的主要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高端要素集聚,带动特色小镇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大中小城市(镇)有效均衡协同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乡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宜居度。

  2.区域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元亨祥分析道,就生产三要素而言,未来的城市群、都市圈要真正激活区域内经济活力,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那么像人口、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就需要在区域内进行统一的规划,让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制度统一,不要让制度成为阻碍人、物、资金自由流动的障碍。比如人口控制,是不是可以不再从单一城市角度出发,着眼于一城的人口控制,而是转变思路从整体区域的人口总量进行控制,让区域内的人口自由流动。

  这样,通过盘活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有效避免诸如人口、资本等要素增长放缓或不足,而导致经济发展放缓。换句话说,这也是中央政府所强调的,要从改革中求发展,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以上生产要素相关的制度改革,将会是改善资源在区域内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手段。

  3.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资源过度集中,城市结构急需优化

  元亨祥了解到,目前我国人口超过500万人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近20个(一线加新一线城市4+15)。作为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市的规模集聚有利于带动都市圈的发展,但我国目前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逐渐出现了人口、功能、资源过度集聚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北京等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资源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对饮用水等资源供应、城市公共服务供给都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通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进而制约了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我国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资源过度集中,城市结构急需优化。

  就目前中国发展状况而言,元亨祥对目前中国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战略思路的思考无疑是正确的,优化城市结构,促进小城镇发展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云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云财经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点击评论
云财经智能匹配相关概念